有利輪
根據國外資料,1960年4月1日,益利航運公司(Eddie Steamship Corp.)的SS EULLY號貨輪從基隆港出發預定前往高雄港,一出港時就遭遇大風浪而沉沒。

根據當時台灣媒體的報導,SS EULLY的中文船名為「有利」,為東方航務公司所有,該輪於3月22日由日本首航抵達基隆,31日下午1420時從基隆出航預定開往高雄,因當時港外風大,該輪為空船太輕航行有危險,所以選擇暫時在外港拋錨,然因錨地不佳,船身於1655時先撞及19號碼頭附近的仙洞碎波堤然後擱淺,船尾沉沒。基隆港務局派「民-305」及「國孝」兩拖輪前往救援,但風大浪高難以靠近,且該地為礁岩海底,硬拖可能讓船底受損更大,到了夜晚7時左右漏水持續擴大,第4艙及機艙進水,凌晨4時許船隻傾斜角度增大,船員施放信號彈求救,「國孝」拖輪趕來將42名船員救出,「有利」一半沉入海底。

本輪的IMO編號為161532,於1929年由英國的Palmer's Shipbuilding & Iron Co. Ltd., Newcastle-Upon-Tyne船廠建造,排水量4,913總噸、輕載2,986噸,載重9,200噸,鋼質船身長131.4米、寬17米、深7.7米,動力系統為英國North Eastern Marine Engineers Ltd., Sunderland公司一台3汽缸三段膨脹式的往復式蒸汽主機,481公稱馬力、速率10節。

SS EULLY的第一任船東為英國的Carrick F. & Co. - Medomsley Steamship Co., Newcastle-Upon-Tyne,船名SS Langleetarn 。時間從1929年到1950年,之後轉手巴拿馬的Santa Cruz Cia. Naviera S.A., Panama City ,船名改為SS Andreas,時間從1950年到1960,1960年才由益利航運接手,改名SS Eully,不料隨即失事。


(圖說)「有利輪」(SS Eully)在基隆港出口處因遭遇大風浪進水而沉沒。



(註1) 〈有利號貨輪,在基隆遇險〉,聯合報,1960.04.23,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