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輪
1986年8月22日「韋恩颱風」(Typhoon Wayne)侵襲澎湖對當地的航運造成嚴重破壞,隸屬於車船管理處的七美交通船「明德輪」在馬公港沉沒,另一艘「恆安輪」也遭受重創,原來兩艘是互補的營運型態,此番一起停擺,雖然暫時由軍方協助支援,但像液化瓦斯、油料的運補仍有不足之處,對七美產生嚴重影響,而且軍方的支援也不可能常態維持,之後才由省政府專案補助新造一艘「七美輪」代替。

「明德輪」由振興造船工業有限公司建造於1978年11月下水,1979年3月開航。「明德輪」為鐵殼船,排水量125.55噸,柴油主機馬力100匹,速率11節,載客54人。另一艘「恆安輪」則是在1977年11月下水,鐵殼船,排水量180.65噸,柴油主機馬力750匹,速率12.05節,載客140人。

「明德輪」是台灣第一次自力建造客輪,造價805萬8千元,從前期計畫、籌款到建造歷時7年,過程可謂艱辛。「明德輪」開航後由於諸多因素無法配合,民眾搭乘意願不高,連年鉅額虧損, 原來是為七美鄉公所建造用來往返高雄七美的,鄉公所因不堪虧累於1972年8月移交給縣政府公共車船管理處,並改為僅往返馬公與七美,最後在1986年8月22日因「韋恩颱風」沉沒於馬公港, 只使用了不到8年,甚至報廢後原來是以廢船名義標售,但連續9次流標,因為最高出價才32,000元,最後以廢鐵議價出售。(註1) 「恆安輪」則修復後一直使用到1999年才除役。

澎湖離島眾多,維持島際之間航運的交通船大多連年虧損,但又不能停航,唯有依賴上級補貼,如果船隻沉沒更只能等待上級出資重置。而交通船噸位太小,每當冬季風浪太大七美到高雄航線只能停航。為此2000年時望安鄉地方民意曾建議由政府出資建造一艘500噸級的大船解決此問題,但至今未有結果。


(圖說) 「明德輪」因韋恩颱風沉沒在馬公港。



(註1) 謝國興,〈續修澎湖縣志〉,(馬公,澎湖縣政府,2005),卷六,交通志,頁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