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聯輪
因「太平輪」沉沒而聲名大噪的中聯公司(Chung Lien Steam Ship Company)另外還有一艘著名的輪船「華聯輪」,她原來是紐西蘭郵輪"SS MAORI"號(這是第二代MAORI,第一代於1909年沉沒),1906年7月由蘇格蘭的William Denny & Bros at Dumbarton, Scotland船廠建造,1906年11月11日下水,排水量3.399 噸、淨重1.432 噸,長106.7米(350.55呎)、寬14.3米(47.2呎) 、吃水:5.15米(16.9呎),動力系統為3台鍋爐、3台Parsons蒸汽渦輪(特賓)機、功率5859馬力,B&W 6缸柴油機、功率4,500馬力。三軸三槳雙舵,極速20.5節、巡航18節。可搭載乘客553名,包括套房住客423名與二等艙130名。編制船員95名。SS MAORI雖然只有三千多噸,卻有大型郵輪的外觀,非常氣派。 1946年SS MAORI以10萬英鎊價格賣給上海的中國聯合公司(United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 簡稱UCC,這家公司與前述的中聯公司中文名類似但是否有關係不確定),SS MAORI於8月22日開來上海,將原來的綠色船身漆成黑色,煙囪漆成紅色,並改名為「華聯輪」(SS Hwa Lien),隨即被徵用載運474名猶太移民到澳洲雪梨,直到1947年初才回到上海加入戰後中國的航運市場。 中聯公司當時有三艘輪船經營上海基隆航線,最初是「華聯輪」與「安聯輪」,由於戰爭的原因上海的商賈紛紛來台灣探路,因此一票難求,所以中聯公司才在1948年7月15日再向太平船務公司租用「太平輪」加入上海基隆航線。由於「太平輪」原來是載運水果的貨船,相較之下原來就是郵輪的「華聯輪」比「太平輪」豪華舒適的多。「華聯輪」在1949年多次被政府徵用載運軍隊來台灣。根據紀錄「華聯輪」直到1950年才正式過戶給中聯公司,當時中聯公司已因「太平輪事件」保險公司倒閉無法理賠所有船隻皆被扣押,包括「華聯輪」。 「華聯輪」於1951年1月13日在基隆港因東北季風流錨觸礁沉沒,後來在5月打撈拆除上層結構,保留船殼加上80噸起重機在基隆港當做躉船使用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