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號水雷艇
日本海軍「第十六號水雷艇」在1895年日軍進攻澎湖時在媽宮港沉沒,死亡將士14人,在澎湖立有「第十六號水雷艇遭難紀念碑」,該碑原位於測天島西岸。後因該島成為海軍馬宮要港部基地,所以又遷至順城門附近高地,戰後遭拆毀。 「第十六號」水雷艇為日本海軍「第5號型三等水雷艇」(日文稱魚雷為魚型水雷,所以日文的水雷艇即中文的魚雷艇)。本級艇為日本以法國海軍第75號型魚雷艇為原型向法國Schneider造船廠訂造,同級艇共14艘。本級艇常備排水量54噸,艇身長35米、寬3.5米、吃水0.9米,動力系統為一台燃煤鍋爐、一座直立式2汽缸2段膨脹式蒸汽機、525馬力,極速20節、航程(10節)1,030浬。裝備1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支356mm魚雷發射管(一固定、一迴旋,採火藥發射方式),乘員16人。本級艇前5艘在法國建造完成後拆解運往日本在小野浜船廠組裝,第6艘由小野浜船廠自造,其餘8艘在吳造船廠建造。本級水雷艇為應付日清戰爭而趕工建造,在1894年3月31日戰爭爆發前夕全部完工,所有本級艇都參加了威海衛攻防戰,並獲得優越的戰績。 有的中文記載稱「第十六號水雷艇」在馬公戰役中被清軍擊沉,但遍查日方資料都沒有戰鬥的紀錄,僅記述沉沒的時間地點,而以馬公戰役總的態勢也不大可能發生這類戰鬥。 在王佐榮先生「聯合艦隊的黎明」一書中稱該艇在1895年5月11日澎湖馬公之役作戰中因颱風翻覆沉沒,應較為可信。 (註1) 「第十六號水雷艇」在1896年發包給佐賀縣東松浦郡所子付大字所子四百八十一番地的平民中尾喜代治打撈,1897年6月火炮等遺物打撈出水, 打撈物於1899年由「豐橋」運輸艦送回日本橫須賀鎮守府海兵團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