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全景畫廊(1-004)
泉州港 雖然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是為了繞過阿拉伯人開闢與東亞貿易的直接航路,但無論是哥倫布的發現新大陸,或更早的鄭和下西洋,都受益於阿拉伯人的航海技術。事實上當時阿拉伯人是全世界最卓越的航海家。早在宋元之際元代以前大食(阿拉伯)與波斯(伊朗)商人就雲集泉州(舊名莿桐) ,使得泉州港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港,甚至由大食人蒲姓家族長期擔任市舶司(港務長)來經營,當時的泉州清真寺林立,各色人等混居,是最早國際化的城市, 這幅圖以意象的手法呈現這種多元融合的景象。 馬可波羅就是由泉州循海路回國的,他回到義大利後所出版的遊記敘述在大元帝國的所見所聞,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在當時歐洲人的心目中就是遍地黃金的富庶之國,從絲路運來華麗而昂貴的東方商品也證明了這點,這直接引起後來歐洲許多航海家往東方探險尋寶的動機。 泉州雖然因元末波斯戍兵之亂引起的種族屠殺與明初朱元璋的禁海令而沒落,但航海基因卻被保留下來,台灣的漢人移民絕大部份是從漳泉一代港口出發的。我們談福爾摩沙的海洋基因,不能不從阿拉伯人治理下的泉州港談起。 當年阿拉伯人在泉州萬舶來市,若說「福船」沒有受其影響那是難以置信的,希望有人研究戎克船(Junk)與阿拉伯式帆船(داو)有沒有關係,這個題目一定很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