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油輪沈船污染事件
1977年2月7日上午11時,科威特籍油輪Borag(布拉格號)從波斯灣滿載32,068噸燃料油前往深澳港卸油,因不敵東北季風途中在基隆港正北方約2公里的新瀨礁海域觸礁沉沒(座標25°12N 121°44'E,即基隆嶼西側),當時基隆港務局與海軍救難艦曾趁高潮拖救但未成功,至少15,000噸燃料油洩漏至整個北部海域從頭城到淡水 70多公里海岸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布拉格號油輪污染事件」是台灣首次體驗海洋汙染問題的嚴重性,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由於現代海上有許多超大型原油輪跨洲越洋航行,即使一般貨櫃輪體積也愈來愈大,表示本身所攜帶的燃料油數量也很可觀,一但漏油造成的汙染比以往嚴重十倍以上,並且可能幾十年都難以恢復,像。「布拉格事件」已經過了40多年,直到今天北海岸沙灘往下挖都還是黑的,所以理賠必然都是天文數字,影響所及保險費也跟著上漲,還因此壓迫新造船隻必須採取更高的安全防護標準。

Borag號郵輪是由法國聖納塞的Chantier de l'Atlantique de Penhoët, Penhoët (St. Nazaire) 於1958年建造,IMO編號5376466。排水量21,616噸,長204.2米、寬26.8米、深11.3米,動力系統為1台蒸氣透賓主機、單軸單槳、速率16節。與一般油輪不同的是,她前後有兩具巨大的150噸級吊裝設備,能夠搭載捕蝦漁船到港口交貨,這是為了增加她的利用率,她也被稱為是第一艘重物起重船。

Borag號最初的船東是法國敦克爾克的Soc Maritime des Petroles BP, Dunkerque (Dunkirk),船名SS Varagh。1969年轉售予蒙羅維亞的Hamoor Tanker Corp. Inc., Monrovia,改名SS Borag,懸掛賴比瑞亞旗(此處與台灣資料有出入,需要查證),這次是她最後一次航行,也是她的第一次台灣行,34名船員皆為法國籍,另有船員家屬的女眷,想不到就在台灣出事,而且還這麼嚴重。根據了解肇事原因應與船長不熟悉基隆海域,又缺乏詳細海圖有關。Borag號最後發包給高雄的拆船商拆解。


(圖說) SS Borag(布拉格號)油輪觸礁沉沒造成台灣第一起重大海域汙染事件。她前後各有一根巨大的吊桿是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