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法國海軍基隆強迫購煤
1884年4月13日法國東方艦隊的三等巡洋艦「窩爾達」號(Volta,或譯樓打號)1由艦長福祿諾(Ernest François Fournier)中校率領於抵達基隆。根據「台灣史」所述如下:

4月13日,法國巡洋艦波塔 (Volta)帶著任務出現在基隆港,以採購日常生活用品(及糧食煤炭)為口實,與清國基隆當局交涉,並趁機派三名官兵上陸登上山峰,製作附近一帶的港灣地圖。他們並要求進入砲台要塞,因而與清國守備兵發生摩擦。

4月14日,該艦福祿諾艦長及將備忘錄送交基隆廳通判梁純夫,不但要求其道歉,並且脅迫清軍須供給煤炭,否則法艦將砲擊基隆要塞。對此,梁通判忙要求英國領事福拉格(A. Frata)調停。結果,梁通判屈服於法軍的強硬態度,全面接受法方的要求。事後,福路諾艦隊於同月15日離開基隆。(註1)

其實煤炭不是直接賣給法艦而是透過英商德忌利士洋行(Douglas Lapraik & Co.)轉賣。特別的是這位福祿諾艦長離開基隆後竟到達天津與李鴻章會談,並代表法國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清政府同意對法越間所有已定及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同意將在北越的駐軍即行調回邊界。


(圖說)法國三等巡洋艦「窩爾達」號 (Volta)1894年4月13日來到雞籠,艦長福祿諾要購煤遭拒,威脅要開砲,最後由英國洋行居中協調代購,法艦裝滿煤後開往天津與李鴻章簽定「李福協定」。 (註1)簡後聰《台灣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頁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