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波輪
在劉銘傳台灣商務局的輪船序列中有一艘「伏波」號。她是船政局建造的第四號艦,1870年12月22日完工,造價16萬1千兩 。本輪為木質船身無裝甲,長217.8呎,寬35呎,艙深16.5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58噸,載貨量560噸。由法國進口的主機擁有580匹馬力,航速10節。裝備一門16公分砲,一門9噸砲,四門40磅砲,六門46磅砲。乘員130人。 在1884年8月23日清法馬江海戰中「伏波」號與「藝新」號雙雙駛至林浦自沉阻塞航道,事後管駕呂文經被參中砲先退,即行革職並發軍台效力。「伏波」後來曾打撈修復並改裝火砲為一門5吋砲、四門4吋砲,送往台灣交劉銘傳使用。劉銘傳對這艘回收船似乎不太歡迎,多次想要裁撤。 根據劉銘傳奏裁撤「伏波」輪船管隊等員役並酌減各項薪糧片1887年(光緒13年)十一月初三日注中奏稱:「再,查「伏波」輪船自馬江撈起修理後,即經署船政臣裴蔭森奏明撥歸台灣差遣,所有薪糧亦歸台灣給發。該船到台數月,即據管駕林承謨屢稱「水缸滲漏,非加修換不能行駛」等因;當經臣於本年二月咨送回廠勘驗修理,並於購買「威定」輪船案內聲明在案。茲准署船政臣裴蔭森咨稱:『查「伏波」船自同治九年落成,至今閱十餘年之久。上年撈起,權行修補,未及換造水缸;究竟鐵質漸薄,日見滲漏,必須改換新缸。其餘船身、輪機亦多朽壞,均宜酌量修補。現已飭廠一律修竣,共需經費銀一萬四千四百八十九兩二錢六分五厘;除各匠工價銀五千八百九十八兩二錢一分六厘自由船廠造銷外,其新換水缸及各項料價庫平紋銀八千五百九十一兩四分九厘,請由台灣照數解還,以清款目』等因前來。臣查閩廠代修台灣輪船,前經議明由廠出工、由台發還料價。據開報料價銀八千五百九十餘兩,當飭善後局照數解還。惟「伏波」輪船船身既舊、用煤尤費,全船開支每月須銀一千九百餘兩;徒有兵輪之名,毫無實用。台灣孤懸海外,辦防分省運載一切料件,調遣南北兵勇,需船孔亟。此種兵輪,養之不能得力,棄之又無船可用;惟有裁減冗費,以免虛糜。所有該船管隊一名、正管炮一名、副管炮勇二十四名、正號手一名、副號手一名、鼓手一名、醫生一名,經臣於本年八月初一日一並裁撤;並酌減各項薪糧,每年可節省銀八千餘兩。」 在劉銘傳時代就已經嫌舊的「伏波」艦居然在1909年還奉派赴東西沙群島巡視,調查擅自開採鳥糞之日本商社,並將西沙之一島命名為「伏波島」,這是中國近代海軍建立以來第一次的南疆巡弋。「伏波」艦一直要到1930年才除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