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tek

1874年一艘在英國倫敦註冊的輪船”Laptek”號滿載糖與菸草,由船長Tough指揮自汕頭開往上海,於6月28日在基隆外海8英里處觸礁,船長設法把船擱淺在Mason Bay(可能是瑪鋉)並發出呼救, 停泊在雞籠港內福建船政的「福星」號軍艦於是開來救援。船長把乘客與部分貨物卸載後又回來照顧他的船以避免被他人劫掠,當時台灣以打劫海上遇難船隻而惡名昭彰,不過這一次卻成為例外, 可能是因為「福星」號管帶積極的行動所造成。事實上當時旁邊就有一艘德國的軍艦「伊莉莎白」(S.M.S. Elizabeth)號,卻拒絕”S.S. Laptek”號的求援。

在Mason Bay停留兩天後,「福星」艦開往淡水,但因為船長的要求又回來現場停留,而且當地的清軍指揮官還派中式水師戰船前來協助。7月17日夜晚一場可怕的颱風襲擊了台灣的北部, ”S.S. Laptek”號的船殼破裂,留在船上一名寶順洋行(Dodd & Co)的職員格雷格(Greig)與前來協助的英國皇家海軍H.M.S. Kestrel號一名上尉和六名水兵都被淹死了,成為一場悲劇。 22日,另一艘福建船政的「萬年青」號輪船把Tough船長與其他船員免費載往上海。(註1)

這個事件存在一個疑點,其實「S.S. Laptek」的貨物已經有保險,對寶順洋行基本上不會有太大損失,為何船長堅持要留人在船上駐守,最後造成多人因船難而死亡? 我們由Tough船長多次堅持要回到船上以免被他人劫掠,或許可以找到原因。

基隆市志中曾提及有一塊紀念S.S. Laptek號輪船遇難的石碑豎立於二沙灣的海水浴場旁,在70年代沙灣改建碼頭之後已不知去向。但是在石阪莊作編著的《北台灣之古碑》中有關於本碑的紀載, 「????」就是「Laptek」,在十字架型的紀念碑上刻有以下文字:

In The Midst of Life We Are In Death」,「Sacred to the memory of Eutenant Charles Gardner R.S. James Greig E&O merchant John Weatmoreland, Leading Stoker John Scary, 2nd Cap. F. Cart Robert, B. mingo, Able Seaman and George Oseborne, Henry T. Higging and Hubert Simmons Stokers」,「H.M.S. Kestrel」, 「Who were drowned at the wreck of the S.S. Laptek off Formosa During a typhoon on the 17th & 18th of July 1874。 (註2)

大意為:「生命之中死亡同在」,「紀念查爾斯·加德納中尉,E&O商人詹姆斯·格雷格,司爐長約翰·韋特莫蘭,上等兵水手約翰·斯卡里與羅伯特敏果,以及喬治奧斯本﹑ 亨利海金和赫伯西門斯等爐工」,「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克斯特里爾號」,「1874年7月17日至18日的颱風期間淹死在位於台灣外海的Laptek號沉船中。

根據申報轉載西報的報導﹕「本月初四日(即西曆之7月17日),有英國兵船「勒墳」(不明)自雞籠難行,路見一西船之桅即繩索浮諸水面, 當時台灣華人皆相傳中國兵船名「伏波」者被東船(即日本船艦)碰沉,即以此桅為標據。繼悉﹕「伏波」船於此後已抵福建也。」由時間地點研判,該沉船應即為S.S. Laptek號。(註3)


(圖說) 英國輪船”Laptek”號擱淺雞籠外海,船政水師「福星」號出港援救,該船後來遇颱風沉沒,多人溺斃。



(註1) Commercial Report from China, 1874, Harrison & Sons, 1875,頁71
(註2) 石阪莊作編著,《北台灣之古碑》,頁24。
(註3)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歷史文獻叢刊-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二》(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頁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