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汪大淵登山望海潮觀日出
元代稱臺灣為「琉球」或「瑠球」,對臺灣的認知已遠過於宋代,漢人跨海來臺貿易的活動也比過去更鮮明。像汪大淵這樣的航海商貿旅行家,即曾隨商船經由澎湖親臨臺灣, 甚至可能到過北海岸和平島一帶。此可由其所撰《島夷誌略》有關記述得知一二。 汪氏描述所見「琉球」市場中的土產,沙金係產於基隆附近山區(金瓜石即是產區),硫磺應出自大屯山;而外來貨品中,「土珠」是中國燒製的玻璃珠,「處州磁器」就是龍泉窯,其為南宋名窯, 至元代仍流傳甚廣。而和平島出土的元代文物正是龍泉窯青瓷和玻璃珠這二種,可與汪大淵所見的外來貨品可相印證。 汪大淵自述曾登上附近臨海的山頭望海潮、觀日出。恰好現在「社寮日出」也正是和平島遠近馳名的景觀。(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