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 1626年5月16日,西班牙遠征艦隊的官兵站在後來興建聖薩爾瓦多城的礁岩上,由神父主持宣布佔領的宗教儀式。此時距離登陸還不到一週就能公開舉行如此儀式,是表現文獻中所說的「西班牙人開了幾砲,當地原住民巴賽族就逃到山上躲藏,所以沒有遭遇抵抗」的情況。 本圖顯示他們臨時在礁岩前端豎立了十字架,這是西班牙殖民者的慣例,後來遷移到島上的最高地。礁岩後方有棕櫚樹,表現以前島上有許多棕梠棕櫚而被西方人稱為Palm Island。前方的海灣停泊2艘槳帆船與12艘戎克,舢舨來回運送人員,這個泊地大約在今日的正濱漁港,遠方可見鱟公與鱟母島,這兩個島一直存在到20世紀初日本人修築港口時才被炸掉。
到達占領地先豎立十字架是西班牙殖民者的慣例,後來這具十字架被遷移到島上的最高地。礁岩後方有棕櫚樹,表現以前島上有許多棕梠棕櫚而被西方人稱為Palm Island。前方的海灣停泊2艘槳帆船與12艘戎克,舢舨來回運送人員,這個泊地大約在今日的正濱漁港,遠方可見鱟公與鱟母島,這兩個島一直存在到20世紀初日本人修築港口時才被炸掉。
從12日艦隊抵達到16日舉行佔領儀式之間,發生了與當地原住民接觸與衝突的過程。由於逃跑的居民發現西班牙人居住在他們的房舍並食用留下的稻米,於是回來意圖報復,這時傳教士出面安撫並允諾補償,為以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傳教士找到了一名落腳當地的日本人天主教徒喜左衛門(Quesaymon,教名Jasinto),他因為船難漂流到雞籠已在此定居了35年,娶Quimaurri女子依娃列娜(Insiel Islena)為妻有兩個女兒及一個早逝的兒子。傳教士大張旗鼓地為他的兩個女兒施洗,以為宣揚。(註2) 與喜左衛門發展關係的可能是隨船隊而來的另一名日本神父西六左衛門(Rev. Thomas de San Jacinto)(註3)。
西班牙傳教士對巴賽族原住民的損失採用賠償的方式懷柔,這是很特別的,相較之下,1642年荷蘭人剛取代西班牙人統治,為了立威,藉口三貂社人藏匿逃跑的奴隸,竟自三貂社的頭人長老中隨意以抽籤方式挑出6人吊死,可見荷蘭人比西班牙人對待殖民地原住民殘酷許多。(註4) 此外也發現西班牙由國王贊助的修會所派來的傳教士比荷蘭東印度公司雇用的傳教士更有發言權,在西班牙統治北台灣期間一直扮演制衡的角色。 (註5)
|